广州投放食蚊鱼应对登革热引发外来物种入侵排五开奖结果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记者 金旼旼 傅云威 刘丽娜)三个一极、四项原则、六大工程、一个平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大大当地时间5日在非盟会议中心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非政策主张,描绘合作宏伟蓝图。从“疾风知劲草”的挚友,到携手共进的伙伴,中非开启合作新局。 今年正值周恩来总理首访非洲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中国和非洲地位巨变。李大大在演讲中指出:“今天的非洲,是生机勃勃的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非洲已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非洲在联合国拥有54个席位,占联合国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在一些重大问题需要三分之二多数同意的联合国,没有非洲的支持,重大议题已很难出台。 随着非洲一体化进程逐步加速,在全球发展、气候变化、国际治理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上,非洲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非洲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在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背景下,中非合作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集体话语权。 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非洲国家表现日益抢眼。过去10年里,全球10个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非洲国家就占了6个。拥有十亿人口,经济总量超2万亿美元,新世纪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5%,非洲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 巴克莱集团首席执行官安东尼·詹金斯对新华社记者说:“在经历多年发展之后,如今非洲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生态更加稳定,中产阶层日益强大,对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快速增加。”在共同看好非洲市场的前提下,巴克莱近期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加强在非洲市场合作。 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100亿美元,是1960年的2000倍。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250亿美元,超过2500家中国在非企业为当地创造了10多万个就业岗位。非洲进出口银行行长让-路易·埃克拉说,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有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项目。受益于中国等国企业的贡献,非洲成为继亚洲之后,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在文化领域,中国和非洲都拥有古老而灿烂的文明,相隔遥远的两个古老文明的交流将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席大大主席2013年访非,提出中国对非政策的“四字箴言”:真、实、亲、诚。此次,李大大在演讲中提出,为进一步深化中非合作,双方应牢牢把握四项原则: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共谋包容发展,创新务实合作。 回顾中非交往的历史可以发现,平等相待、不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不干涉内政、平等协商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这些相处之道已成为中非友好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石。 肯尼亚大报《人民报》就李大大访非刊发评论文章说,中国对非援助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不干涉非洲内政,也不将任何发展道路强加给非洲,而是与非洲发展伙伴关系,帮助非洲建立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谈及增进团结互信,李大大引用《论语》中的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相互尊重是政治互信的重要前提,中非始终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团结互信不仅体现在双边关系上,还体现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在联合国以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问题上,中国和非洲致力于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在二十国集团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方面,中国也力主强化其与非洲的交流合作。 谈及共谋包容发展,李大大强调:“双方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和频繁的投资经贸往来,使彼此难以分离,相得益彰。”中国科技有一定基础、排五开奖结果相对充裕、企业对外投资意愿强烈,而非洲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充足,因此双方经济发展呈现互补特色。 此外,共谋包容发展还意味着中非合作并非是排他性的。中国支持非洲合作伙伴多元化,乐见国际社会加大对非投入,愿意在非开展第三方合作。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对新华社记者说:“各国在非洲经贸活动绝非零和游戏,非洲很大,商机很多,各国完全可以在平等竞争中做大非洲经济这块蛋糕。” 谈及创新务实合作,李大大表示,双方互通有无,合作不局限于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而应扩展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广泛领域。 对于中非合作的创新前景,周永生说:“中非经贸合作经历明显的渐次升级特征。当前,中国经济升级、非洲经济腾飞,双方互补性不断扩大、深化,体现出明显的互补优势。中国从非洲腾飞中获取新机会,非洲从中国经济转型中得到新能量,双方合作前景无限。” 为打造中非全面合作升级版,李大大提议共同推进六大工程——实施产业合作工程、金融合作工程、减贫合作工程、生态环保合作工程、人文交流合作工程、和平安全合作工程。他还建议,完善中非合作论坛这一重要平台,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携手共创中非关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望未来,中非经贸发展将进入“提量增质”阶段,双边贸易规模到2020年有望提高至4000亿美元,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向1000亿美元迈进。在金融领域,中国对非承诺贷款提供额度达300亿美元,对中非发展基金注资额度达50亿美元,利用非洲中小企业专项贷款支持非洲中小企业,与非洲开发银行商谈建立联合融资基金,并搭建非洲基建三方合作平台。此外,中方还将支持双方加强在跨境本币结算、货币互换、互设金融分支机构等方面的合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席普克表示,中国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中国对非资本和技术支持有助于当地经济增长和扶贫项目进展。同为非洲发展的资金提供者,基金组织视中国为合作伙伴。 在减贫方面,中非合作也潜力巨大。确保粮食安全对减贫至关重要,非洲农业发展综合计划高级顾问莫里斯·罗卡对新华社记者表示,非盟今后将鼓励成员国加强非洲与中国的农业技术合作,加快非洲农业转型升级。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员黄泽全说,与经贸合作相比,中非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方面需要政府、民间机构和学者合力去做,坚持去做。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为非洲国家培训5.4万名各类人员,派遣技术人员、青年志愿者、农业专家36万多人次。 在安全合作领域,非盟委员会副主席姆文查高度评价中国在支持非洲大陆实现和平和安全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并期待中国在帮助非洲解决冲突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今后将继续加强和中国在维护非洲地区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席大大 萨拉姆-阿莱孔!大家好!今天,有机会同阿拉伯朋友欢聚一堂,共商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和中阿关系发展大计,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与会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 同阿拉伯朋友见面,总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这种亲近感缘于我们对待彼此的热情和真诚,也是缘于中阿两个民族的长期交往。 回顾中阿人民交往历史,我们就会想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甘英、郑和、伊本·白图泰是我们熟悉的中阿交流友好使者。丝绸之路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经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介绍到中国,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排五开奖结果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 我们不会忘记,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上,中国向尚未建交的阿拉伯国家承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40多年前,13个阿拉伯国家和非洲朋友一道,投票赞成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我们不会忘记,近万名中国医生奔走在阿拉伯国家田野乡间,救死扶伤;而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最慷慨的援助来自阿拉伯兄弟。 未来10年,对中阿双方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我们为此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着力点之一就是以更完善、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国际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的利益汇合、互利共赢。中东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动大调整,阿拉伯国家正在自主探索变革。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中阿双方坚持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对方,用对话交流代替冲突对抗,创造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谐相处的典范。中国将继续毫不动摇支持阿拉伯国家维护民族文化传统,反对一切针对特定民族和宗教的歧视和偏见。我们应该一道努力,倡导文明宽容,防止极端势力和思想在不同文明之间制造断层线。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正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变成紫罗兰这一种花,我们也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否则,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阿拉伯国家正在自主探索发展道路。我们愿意同阿拉伯朋友分享治国理政经验,从各自古老文明和发展实践中汲取智慧。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2013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商品1400亿美元,只占今后每年2万亿美元进口商品总额的7%,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22亿美元,只占今后每年100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2%。差距也是潜力,更是机遇。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发展对接起来,为阿拉伯国家扩大就业、推进工业化、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中国坚定支持中东和平进程,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希望有关各方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和谈障碍,尽快打破和谈僵局。中国尊重叙利亚人民合理诉求,支持尽快落实日内瓦公报,开启包容性政治过渡,实现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中国高度关注叙利亚人道主义状况,为缓解人道灾难,将向在约旦、黎巴嫩等国的叙利亚难民提供新一批人道主义援助。中国支持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区,反对任何改变中东政治版图的企图。中国将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地区事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同阿拉伯国家一道,推动通过对话找到各方关切的最大公约数,为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我们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阿人民,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构建“1+2+3”合作格局。“1”是以能源合作为主轴,深化油气领域全产业链合作,维护能源运输通道安全,构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关系。“2”是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加强中阿在重大发展项目、标志性民生项目上的合作,为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建立相关制度性安排。中方将鼓励中国企业自阿方进口更多非石油产品,优化贸易结构,争取中阿贸易额从去年的2400亿美元在未来10年增至6000亿美元。中方将鼓励中国企业投资阿拉伯国家能源、石化、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争取中国对阿非金融类投资存量从去年的100亿美元在未来10年增至600亿美元以上。“3”是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努力提升中阿务实合作层次。双方可以探讨设立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共建阿拉伯和平利用核能培训中心,研究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阿拉伯项目。 脚踏实地,就是要争取早期收获。阿拉伯谚语说:“被行动证明的语言是最有力的语言。”只要中阿双方有共识、有基础的项目,如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中国-阿联酋共同投资基金、阿拉伯国家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等,都应该加快协商和推进,争取成熟一项实现一项。“一带一路”建设越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就越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引领和示范效应。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依托并增进中阿传统友谊。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我在这里宣布,中阿双方决定把2014年和2015年定为中阿友好年,并在这一框架内举办一系列友好交流活动。我们也愿意同阿方扩大互办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规模,鼓励更多青年学生赴对方国家留学或交流,加强旅游、航空、新闻出版等领域合作。今后3年,我们将为阿拉伯国家再培训6000名各类人才,同阿方分享发展、减贫等方面经验,交流中方的先进适用技术。未来10年,我们将组织10000名中阿艺术家互访交流,推动并支持200家中阿文化机构开展对口合作,邀请并支持500名阿拉伯文化艺术人才来华研修。 成立中阿合作论坛,是我们着眼中阿关系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抉择。经过10年发展,论坛已经成为丰富中阿关系战略内涵、推进中阿务实合作的有效抓手。共建“一带一路”是论坛发展的新机遇新起点。抓住这个机遇,才能确保现在的发展不停步,将来的发展可持续。站在这个新起点上,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才能激发更为持久的发展动力。一言以蔽之,论坛建设要走在实处,当好支点。 ——我们要依托论坛支点,加强政策沟通。我们应该彼此坦诚相待,不惧怕分歧、不回避问题,就各自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进行充分交流,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战略对接,为中阿合作提供政策助力。 ——我们要依托论坛支点,深化务实合作。中阿发展禀赋互补性强,我们要充分用好资源共享的潜力和取长补短的空间,用最明白的语言对话,用最贴心的方式合作。集体合作不追求轰动一时,而更看重打基础、谋长远的举措。 ——我们要依托论坛支点,不断开拓创新。论坛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我们双方要运用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创建新机制,努力破解务实合作遇到的各种难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打破现实瓶颈、释放合作潜能。 中阿关系的快速发展,也把双方普通人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在我曾经工作过的浙江,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人,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执着奋斗,演绎了出彩人生,也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 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近代以来又都在时代变迁中经历过曲折,实现民族复兴始终是我们双方的追求。让我们携起手来,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为中国梦和阿拉伯振兴而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奋斗!